人类生命中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人体机能的“加油站”。可是在这快节奏的社会中,睡眠却成为了年轻人的一大难题。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睡眠问题上,以90后、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最为突出。69.3%的年轻人在23点之后才会睡觉,34.8%的年轻人入睡时间很长,半小时内进入梦乡很困难。

无数个深夜,睡不着的年轻人抱着手机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提问“你睡不着在干什么?”试图寻找同伴。

2795

帖子


我们整理了豆瓣知乎上2795条数据,

试图描绘出当代年轻人的睡眠图鉴。

团队抓取了2014年3月到2022年3月知乎、豆瓣平台共2795条数据,其中知乎平台关于“为什么睡不着”主题共有714个回答,关于“睡不着在做什么”主题共有702个回答;豆瓣平台上关于“为什么睡不着”共有1379个讨论。经过剔除无效数据,总结后共有1122份“为什么睡不着”的回答,702份“睡不着做什么”的讨论。

试图描绘出当代年轻人的睡眠图鉴,找出缓解“睡眠问题”的方法,让更多深夜“流浪”的年轻人找到归宿。

盗梦空间:是谁偷走了我的梦境?

在社交媒体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在深夜中因为各种原因睡不着的网友。他们在凌晨发布自己的状态,一点、两点、三点、四点……慢慢长夜,这些夜旅人的归路又在何方?

(鼠标放置在关键词上,查看网友留言)

我们在知乎、豆瓣平台的1122条关于“为什么睡不着”的回答中,通过归纳统计,总结出这届网友睡不着的七大因素:分别是健康、睡眠环境、饮食、学习、工作、娱乐、其他。

数据来源:知乎、豆瓣平台“为什么睡不着”的1122个回答

除了肠胃不舒服外,还有脚凉、生物钟混乱、生理期、头晕、鼻炎……种种身体原因让社交媒体上的网友睡不着。在“为什么睡不着”的回答中,一共有189个涉及身体健康的讨论。

近年来,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似乎越来越大,在现实中,面临着学习压力、工作“内卷”、房贷压力、催婚压力……而这也严重影响到我们睡眠。

在2015年的一篇文献中,学者对日本一家制造私企进行了组织公平感和员工的失眠症状的调查,研究结果为员工感知到的组织公平感越低,失眠症状就越严重。且参与调查的日本私企员工普遍报告了较低的组织公平感和较多的失眠症状。

2021年一份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就容貌焦虑话题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心理学研究发现,容貌焦虑呈现一定程度的年龄结构分层,存在容貌焦虑问题的往往是20多岁的年轻人。

147个因为“心理”原因睡不着的回答中,有73个是由于焦虑而睡不着的回答。

“焦虑症”是被频繁提到的一个词。在回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网友会陷入恶性循环:焦虑——睡眠不好——担心睡眠不好影响身体——更加焦虑。

与王楠相似的情况有很多,集体生活的睡眠质量是网友诟病最多的一点。在讨论中面对“宿舍睡眠质量差”这一问题,选择搬出去住与带耳塞睡觉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法。

关于睡眠环境讨论共有224条相关讨论,其中宿舍环境下而睡不着的占比43.3%。而夏季的蚊虫叮咬也是影响睡眠的一大因素。

在饮食习惯中,由于饮茶而睡不着的占55.56%,乌龙茶茶、绿茶、普洱、佳茗、红茶、铁观音、四季春、乌龙茶茶等茶类是知乎、豆瓣网友睡不着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吕志勤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认为喝茶睡不着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生物碱等成分,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功效。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神经末梢过度兴奋,释放组胺、胆碱,因此出现睡不着的情况。

无眠之夜:星星睡不着也在数人类吗?

点击按钮关灯,切换深夜模式

失眠在所难免,总有一些夜晚我们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有些人积极应对,寻找一个睡眠的方法,有些人破罐破摔,自己找乐子消遣。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对豆瓣与知乎的调查分析,我们对失眠人群的做法进行了统计,排前五的分别是使用电子产品、听音频、学习、沉浸思绪及服用助眠产品。

“反正睡不着也不知道干嘛,那就娱乐一下吧,玩累了应该就会想睡了。”在大数据的时代,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刷手机、玩游戏成为失眠人群的最大消遣。

图8:使用电子产品

>

图9:听音频

“调个定时关闭,闭眼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进入梦乡。” 当他们试图进入梦乡,歌曲、电台、白噪音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催眠放松、温柔舒缓的音乐可以使精神得到一定的放松。

“拜托了,课堂上百试百灵的催眠大法再灵一回吧!”也有人想,要好好利用时间,失眠了干脆学个习吧。尽管更多的失眠人士只是想要用生涩难懂的书籍和习题来催眠自己。

图10:学习

图11:沉浸思绪

躺着床上什么的不想干?那就想想之前或者未来的事吧。或许天马行空也是一个好方法,比如可以做做主角,也能找前男友复仇出出气。心绪放松了,睡意也就来啦。要注意小心深夜感伤。

“如果你被失眠困扰,可以尝试,并尽量寻求医生指导。”失眠实在难熬,真的没有能尽快入睡的方法吗?失眠人士尝试一下看起来高效的助眠药品。有哪些是高科技,又有哪些是智商税?

图12:服用助眠产品

蝴蝶效应:睡不着可不只有黑眼圈

在《2016中国中产阶层睡眠指数白皮书》中显示,睡眠不佳将直接影响身心健康,18.7%的人记忆衰退,16.94%有精神问题倾向,4.71%影响交通安全,其中1/4有发生重大人伤事故的风险。

有科研项目使用来自5个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数据建模发现,每天睡不到6个小时的人,平均死亡率会比每天睡至少7个小时的人高13%。

可见,“睡不着”问题不仅仅只是个会增加我们焦虑的问题。长时间睡眠时间的不足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层面上的问题问题。

· 身体健康
数据来源:美国一个围绕“睡眠时间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的实验、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
· 健康经济

另外,我们也发现,失眠不仅会对身体、心理方面的健康造成影响,在整个社会的经济问题上,失眠也会有一定影响。

解囊相助:夜旅人共结伴同分享互助

研究者认为,豆瓣小组是不同趣缘群体的聚集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但因为某些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注点而聚集在一起。在虚拟社区中,相较于微信的强关系,彼此之间的弱关系体系让人们的表达欲被极大释放。

这部分将对豆瓣小组“失眠集中营”相关帖子进行分析,探寻成员间如何进行求助与互助、分享与交流。

图13:豆瓣小组主题帖内容分析

数据来源:豆瓣小组“失眠集中营”469条主题帖分析

读图备注:“5☆”代表该帖子数量最多,依次类推

豆瓣小组的主题帖内容大致可分为求助帖、互助帖、分享帖和普通打卡。单方面提出疑问或带有“求”字样的帖子,归类为求助帖,如怎么治疗失眠、求安眠药; 互助帖强调双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或回应求助帖的内容,如失眠互助交流群、出安眠药等;带有“分享”字样的帖子则被归类为分享帖,如分享失眠的负面状态、分享治疗失眠的方法。

其中,互助帖的占比最大,小组成员主要发布“找人聊天”和“寻找安慰”的内容进行抱团取暖。

· 求助与互助:“狙击”骗子

我们在整理数据中发现,求助帖中“求安眠药”的帖子最多,由于“疫情医院被封,无法开药”或者“小地方医院没有符合自己需求的安眠药”等现实因素的影响,网友只能在豆瓣小组中铤而走险,向匿名用户购买安眠药。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小组内可以看到有组员“出安眠药”。但显然由于平台的匿名性,某些组员自身的警惕意识也不够强,因此容易上当受骗。被骗的组员会发布“警惕骗子”之类的帖子,谨防有人再次上当。

组员一方面直截了当指出,“楼里有骗子!请勿上当受骗”、“楼里这人是骗子,大家不要相信。”另一方面说明自己被骗的全过程,让其他成员了解骗子的惯用套路,提高警惕。

求安眠药!疫情医院被封,无法开药。急需,走平台,骗子走开
有uu需要思诺思吗 医院上次给我开的让我试试 实在受不了这个药吃完太难受了影响生活 还有好多盒 需要的私信我 绝对保真😭😭
楼里有骗子!请勿上当受骗 本人严重失眠患者我在小组评论里看到这个人说有思诺思卖,加了微信之后,对方收了150元,之后这个人一直以外公去世为由不发货,后来直接不回复并且删了我好友,大家一定警惕

当然,组内并不只有骗子。在互助帖中,也有许多组员运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失眠者,如代开安眠药,“和医院比较熟,合理范围内能开出来。希望给那些没办法方便开药的人帮助”;出闲置的安眠药,“闲置药物(不是卖药的,只是一个基本痊愈断药)”。

由于豆瓣小组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交媒体平台,进入门槛较低,一些广告商或者骗子容易乘机而入,秉持着交流互助的原则,成员在进行组内交易被骗时,便会在组内发布警惕骗子的帖子,或者在求安眠药时,特意强调“走咸鱼、走平台”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积极与消极:共同分享

组员积极分享自己失眠的经历、战胜失眠的方法和分享治疗失眠的药物,为面临相似困扰的成员提供参考经验。该部分内容占全部分享帖的44%。但分享最多的是关于自己的负面啊状态,占53%

分享最多的负面状态是关于自己的“失眠天数”、“睡眠时间短”。失眠天数最长的有“持续失眠近三年”、“失眠两年,最多三小时每天”;比较轻微的如“失眠3天”。

“睡眠时间短”中,有的成员“每天只能睡两三小时,”,严重的可能“重度失眠,一整晚睡不着”。“难受”、“担忧”、“痛苦”、“抑郁”、“感觉自己要死了”也是组员经常提及的关于失眠的感受。

失眠并不可怕,面对失眠的时候,你需要战胜两个“敌人”。正如豆瓣小组一成员在精华帖中所言:“现在对于失眠,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失眠成困扰的人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感知力好,敏感,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很高,要求自己样样事情尽力做到最好,以此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所以对失眠的探索,最根本的是对你内在的探索,你需要了解自己的特质。人生本就苦,多一点幽默轻松,化成糖给自己吃。”